武汉规划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经过10年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目前已集聚各类生物企业2000多家,去年生物产业总收入突破1200亿元,位列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第三位。
斐然成就得来不易。站在当下谋长远,未来10年乃至20年,光谷生物城高质量发展之路指向何方?
11月12日,武汉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规划方案院士专家咨询会在汉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樊明武、马丁,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晖等专家学者,受邀为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核—极—园—圈”
武汉构建大健康产业梯次发展新格局
武汉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规划方案,重点聚焦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和相关研发服务、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产业发展。
方案近期规划至2025年,打造武汉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引领长江中游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国家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之一。远期展望至2035年,武汉要争做为全球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
武汉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汉市基本构建了涵盖医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精准医疗等细分领域20多个子行业种类齐全、规模结构互补的产业体系。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随着我国“健康中国2030”、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产业发展战略的引导,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生物经济”初现端倪,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为此,规划方案提出,构建“核—极—园—圈”的梯次发展新格局,聚集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核,就是以光谷生物城作为产业驱动核,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研发创新、创新型企业孵化,承接国际生物医药高端加工;极,即长江新城,以总部经济、生命科技研发和精准医疗、智慧医疗为主要特色,发展形成高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新的增长极;园,即在江夏、青山、新洲、黄陂等区,规划建设现代医药、智慧养老、精准医疗等产业园;圈,是以武汉“1+8城市圈”为重点,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交流合作,形成以武汉为龙头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圈。
院士专家建言武汉生物产业发展
既要通盘考虑,也要细致深入
武汉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规划方案,是否契合武汉生物产业未来10余年的发展节奏?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短板亟待补齐?就此,院士专家们纷纷给出意见。
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说,方案为武汉生物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后续仍需进行细化。比如当前武汉尽管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但在生物医学服务体系构建上尚存短板,难以满足未来需求。此外,如新药研发、外包服务等重要领域还有许多功课要补,“重点领域固然要重点支持,但弱势短板领域更需要支持,这样才能全面均衡发展”。
//s3.pfp.sina.net/ea/ad/5/13/68dc00f82e4fcc19b32aac091402af6c.jpg
中科院院士叶朝晖认为,要将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打造成武汉市经济发展第三极,规划还需做得更细致深入。他说,当前的方案是大政策,要具体落实,还要层层细剥,让产业发展的每一块拼图更清晰。“比如在医学影像这样的细分领域,未来该怎么形成新的增长点,如何引进和培育企业,要有具体的措施。”叶朝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指出,方案既要看长远,也要接地气。具体落实,则要找准小切口,做好长期投入的思想准备,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武汉市着手制定方案,值得点赞。但当前武汉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距离方案提出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任务很艰巨。“大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是有望做成万亿级的。”周济说,武汉要做好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产业的集聚是关键之关键,要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要在培育、引进、发展大企业上做好文章,将武汉建成产业聚集的高地。同时,要在生物产业10年发展的台阶上,谋划更新的政策、更优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方案,激发人的积极性。
关键字 : 武汉规划医疗器械生物医药
来源:湖北日报网
- 上一篇:第22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开幕 2018/11/16
- 下一篇:上海将建设全球领先生物医药创新研发高地 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