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向“精准医学”进发

2018.10.10点击:
本报讯 (记者 黄杨子)在日前举办的2018年国际临床和转化医学论坛“精神卫生与精神疾病”分论坛上,诸多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健康中国2030建设离不开精神健康的参与。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让更多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大众可及、可感的精神健康产品。除了药物、器械,针对不同人群的科普视频在未来会大有可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说。


诊断依据趋向客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国强直言,精神疾病目前的诊断方法主要依赖症状学,即根据临床表现、症状和量表来判断,但这些都是主观指标。“精神科以往缺少的就是生物学标记物,如糖尿病可通过检测血糖来明确诊断,这就是转化医学未来在精神卫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李春波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精神卫生领域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有了更多新抓手。以自闭症为例,由于无法根治,患儿大多以康复为主,但疗效甚微。不过,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R)的出现,自闭症训练治疗有了新突破。据悉,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杜亚松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翟广涛已合作开发一套沉浸式自闭症治疗系统,在本市自闭症患儿人群中测试超过2000人次。


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好处多


闻玉梅提到,在转化医学中,药物基因组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可用来预测个体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效帮助个性化治疗用药。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理念——精准医疗。”以往在精神疾病的用药方面,医护人员大多根据经验选择,遇到效果不佳的再行调整。“而药物基因组学的做法不同,所有患者都必须做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如结果显示对患者效果好,就应一步到位使用该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介绍,2016年2月,上交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开始引进药物基因组学检测,至今已检测4300余例患者的16400余个位点,的确得到了很多收获。曾有两名老年女性患者,一名是分裂症,一名是抑郁症。“治疗初期都走了弯路,通过采血检测药物代谢酶基因位点后,根据检测调整方案,病情都很快得以缓解。”药物基因组学检测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可选择合适药物、合适剂量,还能预测不良反应,减少总治疗费用,为个人和社会都节省卫生经济学成本。”徐一峰说,药物基因组学检测除了使用全血之外,还可以更方便地从口腔黏膜细胞取材,适用性极高。“不过,目前基因组学检测的费用较高,临床医生认知也有待加强。”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