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十一五”末,北京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不到400亿元,“十二五”末则达到13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16%,成为北京新增的千亿级产业。
2018年1~3季度,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同比增长近18.6%。
十亿元规模以上医药健康企业从2010年的7家,增长到2017年的20家。
——这一系列数据,显示了北京在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北京市十大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之一,医药健康产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而这与科技创新的助推密切相关。
助力高精尖产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把握“舍”与“得”的辩证关系,深入实施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努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在11月5日召开的第22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介绍,北京始终高度重视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北京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始终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全部企业营业收入达1630.8亿元,同比增长13.0%,已成为北京最具创新驱动特点、最有发展优势、最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精尖”产业之一,是未来支撑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最有潜力的增长点。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郑焕敏介绍,2017年,在北京市科委等部门的牵头组织下,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指导意见》。此后,又发布了《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指导意见”落地的实施路径。
“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凝聚了各方面专家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资源整合渠道及具体落实措施,对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金勤献说。
科研创新引领产业
丰富的创新资源、健全的产业体系,使北京的研发产出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在医药健康领域,北京有丰富的创新资源,这对闯红灯过转化和产业培育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北京诺诚健华健康医药科技公司董事长崔霁松表示:“北京市科委强化协同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为创新医药企业在北京的落地及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和环境,使我们可以在北京源源不断地创造出科研成果。”
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坚实的基础研究能力,使北京市贡献了全国数量最多的源头创新品种。今年截至9月底,北京已获批上市的1类新药共计8个品种,其中生物制品共计6个,全国排名第一。2018年1月~9月,北京地区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的产品共5个,占全国同类总数17.9%,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新医药研发行业起步较晚,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创新型企业一定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改革,与高校、院所以及医疗机构一起探索合作方式,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协同网络,加速新药研发进展,早日使我国患者用上全球领先的、治疗所需的创新药物,以实际行动回馈北京市对我们的支持。”崔霁松说。
产业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据了解,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已形成“一南一北、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集中度相对较高,承载了80%左右的产业份额。
“南部”以亦庄和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为核心的高端产业基地,目前已经形成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研究等上千家企业的产业集群。“北部”研发创新中心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与海淀、昌平的综合研发创新优势融合。生命科学园已成为国家级生命科学和新医药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基地。
产业集群的崛起,与政府的“无形之手”密切相关。以北京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为例,“北京市科委在构筑北京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生态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持续努力”。北京天智航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彬彬说。
而刘印春在论坛上指出,未来三年,北京将聚焦培育重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发展要素,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各类企业;“目标是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创新创业基地,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8-11-09 第7版 专题)
- 上一篇:哈工大成立医学与健康学院 2018/11/9
- 下一篇:长沙:医药机构虚构资料取消当次申报资格 20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