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论坛 上旬- 2024年5期-知网
本期特稿
CBE理念下海洋调查技术课程改革研究——基于海洋底质调查的探究式教学应用李雅君;姜正龙;3-5
信息化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教务信息化建设有效路径研究马元琳;丁莹;6-8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高校教学创新实践及改进策略研究王涣杰;9-11
大语言模型辅助大学物理教学实践单石敏;王彦博;张永梅;张慧云;12-14
现代设计史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王诚睿;15-17
民办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周绪文;18-20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研究陶梦怡;21-23
基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构建探究如菲娜·艾尼瓦尔;24-26
面向“Z世代”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探析——以浙江大学人民号“五度”工作理念为例吴雅兰;27-29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中职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改革研究魏鑫雨;30-32
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心理学课程碎片化教学设计探索杨舒惠;33-35
职业教育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化评价模式研究罗晓琼;韦红美;韦小芬;曾丽颖;36-3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燕梦蝶;39-41
人物主线教学法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席雅琪;42-44
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谭瑞康;吴国莲;庞冬;王琳琳;45-47
问题导向法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张志荣;48-50
群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王小莎;喻亮;51-53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基于“课赛融通”的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以国际货运代理专业英语课程为例邱海萍;54-56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王国伟;王翠娥;郑春玲;孙巧;57-59
多元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王超;张永新;朱晶晶;60-62
以产业学院建设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程为例周晨阳;肖翔鹏;张雪辉;63-65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朱倩冰;66-68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研究陈晨;69-71
人才培养和机制创新
新工科视域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李琦;曲强;李应森;张立松;72-74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欧幸福;欧阳永中;董俊华;75-77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武汉商学院经济学院CFA国际创新试点班为例万晓丹;78-80
实训与实践探索
专业群背景下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以刑事执行专业群为例马洁;顾伟;81-8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导向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王良;周培山;谢芋江;王斌;84-86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4W”实施路径研究侯炬凯;87-89
校外综合试验站开展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应明;张云华;叶辉;夏迎春;90-92
思政教育研究
“四维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以辽宁科技大学理工类专业为例陈烨;93-95
情感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卞凤莲;96-98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思政课教师内涵式发展探究彭慧洁;卢凯;99-101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陈安柱;郭丹丹;102-104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崔文丽;张旭峰;胡俊丽;105-107
金融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究——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为例徐玉威;108-110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IT英语课程为例罗宇晓;周乐;111-113
非正式学习型课程思政生态圈的建立——以高职营养保健概论课程为例吉科一;张英远;114-116
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索江丹莉;沈栩;李婉雁;袁朝霞;117-119
公共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闻强林;于勇涛;杨加堂;杨丽娟;120-122
数智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挑战、创新路径与保障机制项众;123-125
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模式探究——以集成电路工程专业为例张林庆;韩茜茜;史水娥;朱小培;詹华伟;126-128
-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论坛 上旬- 2024年6期-知网 2025/7/2
- 下一篇:教育信息化论坛 上旬- 2024年4期-知网 20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