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于构建全科医生发展的有利宏观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医技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和全民健康覆盖的实现,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已然成为当前我国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有鉴于此,《意见》重点围绕全科医生的培养与使用,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改革举措。
近年来,随着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推行了以补偿机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综合改革,逐步引入和实施了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现代医疗卫生制度,以及加快探索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这些制度机制、政策举措的引入和实施,一方面凸显了建设一支强大的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从不同的面向形成合力,推进了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推动分级诊疗、促进基层首诊的作用开始初步显现,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功能角色也逐步确立,但离预期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实际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诸如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不足、职业认同感不强、居民信任度不高、签约服务流于形式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和严峻。
从长远来看,要建设一支让群众信任、患者满意、服务优质而高效的全科医生队伍,应重点构建一个有利于扩大全科医生作为医疗资源供给的宏观环境。首先,改革完善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制度,创新全科方向的医学生的招考和培养方式,加强全科医学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建设,从医学人才的供给这个根本上解决全科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其次,尽快落实“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合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偿、服务购买、医保支付等机制,建立正向激励结构,通过体面的工资收入来广泛吸引人才学医从医。再次,为医务工作者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执业环境,严厉打击医闹和暴力伤医事件,维护医疗秩序稳定,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正确引导社会和网络舆论,建立和加强对不实医疗新闻报导的问责或处罚机制,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形成全社会尊重医务人员的良好氛围。
从当前来看,解决岗位吸引力不足、职业认同感不强、居民信任度不高、签约服务流于形式等实际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改革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如浙江近年来着力推行“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新型补偿机制,从过去的“养人养机构”切实转变为“养事养服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改革成效,浙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其薪酬待遇较之过去均有显著提高。第二,进一步优化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分配和绩效工资制度,适当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分配自主权,分配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全面缩小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的收入差距,可专门设立全科医生津贴,逐步实现基层全科医生工资收入不低于县级医院同年资医师工资。第三,医保基金支付和服务购买重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全面推进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基层门诊的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资金预算方式,根据服务成本的科学测算来合理调整基层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对全科医生的全科门诊服务“打包支付”。第四,健全和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资金筹措方式、团队服务模式和绩效激励机制等,重点着力于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与质量,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套餐定制和有偿供给,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分级诊疗中的基础作用及签约对象可享受到的相应的优先权利。第五,制定基层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全面取消全科医生晋升高级职称的外语、计算机、论文等门槛限制,适当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并结合当前的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将基层全科医生的编制身份、人员流动、岗位调整等全部纳入县域一体化管理。
(作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何子英
- 上一篇:中西医汇聚让医学发展1+1>2 2018/11/12
- 下一篇:全国首届自然医学与老年保健高峰论坛在河南登封举办 20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