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将于明年建成

2018.12.05点击:

 据报道,全省的高速铁路已通达14市,2019年将实现16市全覆盖;同时,一批交叉前沿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科大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已具备PB级脑成像数据处理技术;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将于明年建成。26日下午,“辉煌40年——安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安徽发挥重大项目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

  2019年将实现16市高铁全覆盖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综合交通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安徽在全国铁路网特别是高速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已经确立。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430公里,居全国前列。从最早开通的合宁、合武铁路,到京沪、合蚌、合福、宁安、郑徐高速铁路、淮北高铁联络线,年内还将开通运营杭黄高速铁路,贯通了北京至福州南北大通道和沪汉蓉、沿江东西大通道。高速铁路已通达14市,2019年将实现16市全覆盖。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建成运营,合肥迈入“地铁时代”。


  “四纵八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通车里程达到4673公里,覆盖16市57县(市),105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半小时内上高速,目前在建里程1100公里。长江干线过江通道不断增强,1995年,第一座跨江通道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建成,目前已建成跨江通道8座,在建3座。“一纵两横”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428公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先后投运,全省民航机场达到5个,安徽省在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得到确立。


  创新平台:


  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明年建成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全省始终坚持科教兴皖战略,引进了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建成同步辐射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国家大科学装置,聚焦量子信息、核聚变等领域研究,厚植原始创新优势。


  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安徽科技创新“一号工程”——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已全面启动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落户合肥,园区工程将于年内开工建设;合肥先进光源预研进展顺利。一批交叉前沿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科大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已具备PB级脑成像数据处理技术;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将于明年建成。


  集中涌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国家量子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并通过“墨子号”卫星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通信;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首次实现等离子体电子温度1亿度,标志着全球磁约束核聚变电子加热研究迈上了新台阶;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实现恒流运行,性能达到国际三代光源水平;稳态强磁场装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磁场强度已达42.9T。


  生态环保:


  PM10年均浓度88微克/立方米


  在生态环保领域,安徽着力推进生态环保建设,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国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全省PM10年均浓度88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降低11.1%。


  生态文明安徽样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节能降碳考核全国处于先进行列,开展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加快推进淮河、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构建淮河绿色生态屏障,新安江已经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来源:合肥晚报


  (责任编辑 王健)